• 首页
  • 先行资讯
  • 专题报道
  • 实战评测
  • 潮流生活
  • 光影放映
  • 首页
  • 先行资讯
  • 专题报道
  • 实战评测
  • 潮流生活
  • 光影放映
  • 篮球鞋
  • 足球鞋
  • 跑鞋
  • 李宁音速4
    李宁音速4 ---- 秘密升级 百尺竿头 转眼间李宁音速篮球鞋来到了第4代,一步步成长为李宁篮球的标志性产品之一。音速系列以扎实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著称,尤其是在音速3市场反应非常好的情况下,4代该如何交出满意的成绩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我们通过此次评测一探究竟。 隐蔽升级 从外观来看,李宁音速4代篮球鞋延续了前作的造型,但实际上采用了不同的设计语言,并且面料也不尽相同,但很多人都会误以为与前作没有变化,如果设计师能做出更多直观的区分相信会更好。鞋楦方面也有一些变化,简单上脚后的感受比较舒适,不过鞋面轮廓比较高,留出了富余的空间。   解放空间 鞋面以热贴合材质融入网纱材质,在鞋面的关键位置形成大面积开窗,内部省略了衬布,质地非常轻薄,令整双鞋的透气性能真正达到预想效果。内靴帮助李宁音速4代提升鞋面包裹,但鞋内空间还是有些大,鞋带并不容易勒紧,建议在实战中穿一双厚实的篮球袜进行弥补。 上翻中底 中底依旧是熟悉的Bounse+科技,脚感也是我们熟悉的脚感,不错的弹性、不错的缓震,没有太过惊艳的地方。值得一提的在于后跟位置,中底上翻形成一个托盘,配合后跟内外多层的杯型TPU,可以牢牢锁定双脚,减少了扭伤的几率。 音波环绕 李宁音速4代的外底采用了音波图案,波浪状环形散开,在本次测试的水泥上表现出色,抓地力和耐用性都可圈可点。从音速2代开始,碳板变成了这个系列的标配,在本作中依然得到传续,但碳板的位置由贴近地面挪到了中底上部,以防止和地面的过分摩擦,提升了耐用性,体现出设计的用心之处。 整体优秀 音速系列是小编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系列,历代在实战中的表现都很扎实,是超高性价比的代表,与国际品牌横向对比也不逞多让。纵观此番登场的音速4代,依然存在缺点和不足,但整体已经相当令人满意,希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全部改进,让我们看到一款更好的音速战靴。      
    2016-05-20 14:31:39
  • 诡魅之影---李宁魅影篮球鞋
     李宁魅影如今也来到了第三代,新一代的李宁魅影依旧搭载了李宁云科技。作为李宁篮球鞋中除驭帅,音速外又一个全新的系列,这一次的魅影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而这份惊喜将会在这次评测中为大家细细解读。   从全新的魅影曝光开始,便让所有人都觉得李宁篮球鞋似乎已经给了我们一份惊喜。Ultra Shell鞋面如同盔甲出现在了球鞋之上,当我们正在怀疑魅影的重量又会如同第一代般沉重的时候,实物的到来便打消疑虑,让我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这次的评测。   李宁魅影的鞋面采用的Ultra Shell 科技在上脚之后提供了出色的支撑性与包裹感,尤其鞋头位置还增添了海绵填充,上脚之后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填充材料的柔软。而在后跟与脚踝处也有明显的填充层,在系紧鞋带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保护脚踝。至于球鞋的透气性,虽然鞋面外层由塑胶制成,但因为Ultra Shell采用的网格化设计在提供支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透气性。   李宁魅影的中底依然搭载了李宁云科技,但因为李宁云科技的升级,也将魅影的脚感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前掌因为要具有缓震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响应速度,所以厚度较薄,穿上的感觉有些单薄,不过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速度型球员。而球鞋的后掌绝对可以说是给了我们惊喜,介于两大缓震材料Boost与Lunar之间的上佳脚感,在球场上的表现绝对让人值得回味。   说到外底,魅影的外底设计采用了与鞋面相同的网格纹路,不过鞋底有利于启动的沟槽设计也帮助球鞋有了出色的抓地力。而外底中嵌入的贯穿式TPU稳定托盘也为球鞋提供了有效的稳定性。     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魅影非常适合在锋线及后卫线上的球员穿着,极高的性价比也是其优势所在,绝对可以称为是让我们感到惊喜的球鞋,而在2016年第一季的产品就有的惊艳表现更是让我们期待2016年李宁篮球鞋产品。  
    2016-01-11 11:56:37
  • 李宁 幻影
    李宁 幻影 ---- “云”计划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李宁品牌在连续亏损多年后终于实现了盈利,这其中有公司政策和品牌策略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更好的产品吸引了消费者。2014年初“云”科技登场之后,无疑给了品牌更多信心。此次我们的评测对象Li-Ning 云III - 幻影,正是“云”计划的又一次杰作,让我们看看这款战靴又有怎样的突破。   与前作相比,幻影的外观设计上有着非常大的调整,近乎于是颠覆性的改变。视觉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鞋身上翻的EVA发泡,配合不对称的鞋面,总会让小编想到日本漫画中的肌肉怪人,一副战斗力很强的样子。简单的上脚之后,可以感受到鞋的整体包裹感比较好,并且十分轻质。鞋楦方面,前掌比较宽大,但足弓处收的比较紧,支撑感明显,偏平足的朋友需要买大一码。 鞋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鞋面材料本身,另一个就是大面积上包的EVA发泡。鞋面本身材料了皮革材质,摸上去有一定厚度,质感也比较硬挺,配合比较厚实的鞋舌,实战中的支撑和包覆都不错,但透气效果不理想。EVA发泡材质没有想象的那么硬,不过在评测中仍就展示出了很好的包裹感,尤其是脚踝两侧的位置,能够很好的固定住脚踝。对于一款偏向全能的战靴来说保,它在护性上得分比较高,而在灵活性上的分数就要少一些了。 中底使用了重新调校后的云科技,这是Li-Ning如今的当家缓震科技,也是这个系列的来历。在评测过程中,中底前掌贴地感比较强,反应非常迅速,后掌谈不上柔软,但落地时的基本缓震需求都可以满足。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底TPU有着十分喜人的韧性,在运动中的抗扭转效果很出色,而且内大面积的上包也起到了支撑足弓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足弓支撑比较高,脚弓低的人怕是很难适应。   此次幻影的外底图案可以用“狂放”来形容,与鞋身相同的泼墨图案贯穿到外底,一上一下十分呼应。外底采用了“Z”字型纹路,根据受力部位的不同,外底纹路进行了简单的分区,可以更好的适合比赛需要。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内场的木地板,虽然有一些灰尘,但抓地力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并没有出现不牢靠的情况,不过如此粗犷的纹路,相信在外场使用会有更好的感受。 单纯从外观进行辨认的话,可能没人敢相信这是第三代云战靴,因为它和前作相比变化实在太大了,但如果观察内在科技和使用效果的话,两代战靴的血缘就明朗多了。从幻影的变化上也能看出,Li-Ning品牌非常重视这块市场,极力创造出变化和新鲜感,这样的用心之作必定是我们消费者乐于看到的。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6-01-06 19:56:35
  • 杀手新一代——adidas D Lillrad 2
    大家所看到的这双adidas D Lillrad 2其实是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所设计的新年配色,即将在2月到来的猴年正是这双球鞋的设计灵感。而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adidas D Lillrad 2也绝对可以成为新年球场上的焦点。今天这双adidas D Lillrad 2便是我们评测的主角。   大吹古典风的adidas D Lillrad 2加上新年配色的齐天大圣元素让球鞋在外观上拥有了十分新颖的设计,而球鞋在科技上的升级让我们看到了利拉德在adidas的阵营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adidas D Lillrad 2的鞋面上除了印制的大圣花纹,在鞋面之下还藏有了Techfit内靴,在为双脚带来舒适的包裹感同时,也保证了鞋款的透气性。后跟延续上一代球鞋的TPU支撑牢牢锁定双脚,在评测过程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TPU将脚踝固定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夹脚。这也让脚踝较粗的同学穿上会感到不舒服。     中底科技方面adidas D Lillrad 2采用了全新新EVA发泡材质Bounce,而不是沿用了上一代球鞋搭载的adiPRENE+科技。在评测中,厚度增加的Bounce弹性介于Boost和adiPRENE+之间,响应性明显强于缓震性,这样的设计也更符合利拉德本人的球风。不过在中底中似乎缺少了支撑性,这也使得球鞋在运动中的脚感有些不自然。     adidas D Lillrad 2的外底,采用了大面积的交错式橡树纹理,这也使得球鞋的抓地力在多方向运动中都有着良好的表现。虽然在鞋底拥有众多利拉德本人的设计元素,但丝毫没有影响球鞋在场上的摩擦力。不过鞋底的纹路较浅,这也使得球鞋在室外球场中的寿命可能不会很长。     adidas D Lillrad 2作为利拉德第二双签名鞋,也将在全明星期间推出Primeknit+Boost版本,不过另一个版本与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共底的设计也使得球鞋失去了本身的特色。而真正拥有原汁原味的利拉德特色,我想只有这双普通版本的adidas D Lillrad 2才能满足大众的口味了。
    2016-01-06 10:40:39
  • Nike Kyrie 2——球场上的物理学家
    在之前的【新品道】的栏目中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Nike Kyrie 2的情况,也让大家了解了这双极具设计师Leo Chang个人特色以及采用牛顿第二定律设计的球鞋。如今凯里·欧文也通过潜心训练回到了赛场之上,我们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这双Nike Kyrie 2的评测内容。 去年总决赛,欧文左膝的受伤让他在与费城76人队的比赛中才完成了本赛季的首秀,在他脚上的Nike Kyrie 2 PE也完成了在NBA上的首秀。而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怀疑的圆弧型外底也证明了自己在球场之上的表现。 在Nike Kyrie 2上脚之后,近乎于二分之一切割的鞋面给了双脚一种奇妙的感受。前掌部分的Hyperfuse鞋面给予了脚部很好的支撑性,而后跟部分的泡绵材质与鞋面上的绑带将双脚牢牢的锁定在球靴之中。并且整个鞋面在透气性上都有着良好的表现,这也使得Nike Kyrie 2的鞋面性能面面俱到。 中底方面,初次上脚这双鞋可以明显的感到相对于Nike Kyrie 1,后掌所增加的一块zoom气垫。而Nike Kyrie 2前掌部位则选用了不同密度的缓震材料,不过在评测中前掌的脚感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感受。因为外底的圆弧型设计以及前掌内的缓震科技,双脚在启动与变向时都有了极其优秀的响应速度。 外底设计非常有特点的Nike Kyrie 2,在评测中的表现似乎证明了这是专为欧文所打造的战靴。外底的圆弧形设计,虽然可以有效的帮助球员在突破过程中有效的调整重心,但前提是在突破时需要将个人的重心降到极低。这样一来,Nike Kyrie 2便只适合速度快并善于突破的球员。而打球风格主要以投篮为主或者常居内线的同学就不建议选择这双球鞋了,毕竟还是存在崴脚的风险的。 总之,Nike Kyrie 2的综合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在适用人群的范围较小,但在缓震以及在包裹性上都非常优秀。新颖的脚感让我们在球场上的感受着牛顿第二定律的奥秘,其实只要你有着足够的自信,你绝对可以在球场上享受物理学家的身份。
    2015-12-25 10:40:15
  •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19 Flash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19 Flash ---- 抗水神器 还记得去年参加上海马拉松时天降大雨,好在当时穿了Nike Air Zoom Structure 18,防水功能大显神威,保佑我按时完赛。去年Zoom Structure 18只发售了一个版本,以3M材质增加防水机能,今年版本增加到两个,一个是我们早前评测过的普通版,另一个正是这次的评测对象“Flash”版本。 从外观来看,Zoom Structure 19可能是此次“Flash”系列中最漂亮的一个,虽然也是一体式的鞋面,宽扁型的Flywire飞线制造出更多变化,侧面的Swoosh也让鞋面线条不那么单调。这款鞋隶属于支撑系,应对内翻足型,足弓处能感觉到明显的收紧,好在整个鞋楦并不窄。一些支撑物增加了它的重量,而且中底脚感也略硬一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Flymesh鞋面由三层耐磨网眼组成,加入了特殊的据水材料,并且在光线照射下有着强烈的反光效果。作为一款支撑系跑鞋,它是本季“Flash”系列中唯一一个在鞋面内侧进行加固的,围绕Flywire的五根热塑贴条增加了支撑性。在实际测试中,Zoom Structure 19的包裹感相当出色,厚实的鞋面也有不错的舒适性,只是透气性不尽如人意,长时间的运动后有些闷热。 Structure系列一直是笔者比较推崇的,它的中底比Nike旗下大部分跑鞋都更适合长距离。Zoom Structure 19的中底核心科技是Dynamic Support稳定器,安放在后根内侧,可以有效减少内翻。除此之外,前掌还内置了Zoom Air缓震单元,但效果并不明显。运动过程中,中底的脚感非常有韧性,这种感觉不同于弹性回馈,更像是结实有力。后跟稳定性很好,后掌落地时不会左摇右晃,不过长时间的穿着会觉得挤脚,并不适合足型宽、扁的朋友。 外底和上一代相比变化不大,六边形的弯曲凹槽增加灵活性,比上一代的纹路更加紧密。外底外侧设计有导力轨,帮助引导正确步态。在评测中,笔者感觉Zoom Structure 19的外底比前作更加稳定,着力的面积更大,抓地力和耐磨性都相当令人满意。 整场评测下来,Zoom Structure 19 Flash丝毫没有令人失望,他有着非常明显的性格特点,选购这款鞋的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需要。“Flash”版本相比普通款,只是在鞋面上略有升级,整体性能没有实质变化,如果你打算在冬日坚持慢跑的习惯,这个版本一定会是你的好帮手。如果你打算参加“习惯性”下雨的上马,千万别忘了这款鞋。       text_史为鉴/photo_ 刘一川
    2015-12-05 15:43:21
  • 灵动至上——李宁“闪击”II
     李宁“闪击”II代篮球鞋在今年CBA联赛开始之前发布,这也必将成为新赛季中众多球员脚下的战靴。上一代“闪击”凭借着在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优秀性能,而李宁“闪击”II代篮球鞋的性能我们也会在这次评测中,为大家一一测试。 性能高于颜值 在看到李宁“闪击”II的时候,我们发现第二代球鞋的外观并不像第一代球鞋那样讨喜,采用大面积Dynamic Shell科技的鞋面与云减震科技的中底,或多或少让“闪击”II有着李宁云II篮球鞋的影子。这样的外观设计确实不能让我们满意,不过李宁“闪击”II在科技性能方面确实可以满足我们在场内的需求。     舒适的包裹感 李宁“闪击”II的鞋面设计的高度适中,能满足更多球员的需求。无论是需要灵活快速的后卫球员,还是需要稳定保护的内线球员,李宁闪击II篮球鞋都会充分满足球员的不同需求。球鞋鞋面采用了备受好评的Dynamic Shell科技,使得鞋面充分贴合足部,对足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Dynamic Shell鞋面的质感非常轻质柔软,可以为球员带来更加舒适的脚感。     云科技再现 李宁“闪击”II篮球鞋的中底采用了李宁云II缓震科技,这种缓震技术软硬适中。当球员准备快速突破的时候,李宁云II缓震科技会为球员的快速启动提供出色灵敏的响应力;当球员在篮下拼抢篮板的时候,在起跳落地的瞬间,李宁云II缓震科技可以为球员提供很好的缓震能力,为球员提供出色的保护性。在中底处可以看到一条条流线型细细的纹路,这些纹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鼠标侧面的流线型纹路,这个流线型纹路设计很符合足部在运动过程中展现的姿态,使得球鞋穿着起来更加的舒适。     碳板升级 李宁“闪击”II篮球鞋在中底处配备了碳素纤维板,碳板的加入使得球鞋的中底更加的稳定。在高强度的比赛过程中,碳板良好的韧性与稳定性可以保护球员避免受到不必要的运动伤害。球鞋外底的花纹设计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此款特别的人字花纹的方向是向四周映射,形成了一圈一圈的人字形花纹,这样的外底花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手表的指针表盘。一圈圈的人字形花纹可以带来多方向的牵引力,使得球鞋外底的摩擦性能更好。     李宁“闪击”II即便在外观上不能让我们满足对于一款二代战靴的期望,但上一代大家普遍反映的中底硬的缺点得到了解决。而采用的大面积Dynamic Shell鞋面,由于织物材质的多样性似乎在之后会诞生出好看的配色。而球鞋在性能方面的表现的确可以称得上优秀,出色的缓震以及包裹性良好的鞋面让我们在这个冬天在篮球场上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text_任艺林 / photo_ Honghsin
    2015-10-30 15:05:43
  • 刚劲有力——李宁“空袭”II
    李宁“空袭”II是一双专为力量型球员打造的球鞋,为球员在场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闪击”II不同的是,李宁“空袭”II篮球鞋在外观方面有着很高的颜值。从在网络上曝光之后,“空袭”II就以高颜值吸引着众多网友的目光。而这样一双高颜值的球鞋性能如何我们也将在这次测试中为大家一一揭晓。     从拿到手看到李宁“空袭”II篮球鞋的第一时间开始,最抢眼的便是鞋头上横跨鞋面的李宁Logo。如同装甲般的鞋身以及优秀的Bounse+科技,着实使得鞋款非常符合“空袭”这个名字。而取消上一代碳板的设计,也并没使得球鞋本身的性能衰减。     装甲也要贴膜 李宁“空袭”II篮球鞋的鞋面上选用了大规模的贴膜工艺打造,流畅的鞋身设计体现了一种特殊的美感。李宁空袭II篮球鞋的鞋舌采用了Dynamic Shell技术,使得鞋舌可以更好的贴合足部,提供了动态协调的作用。独创的动态包覆鞋头技术可以给足部更好的保护,同时动态包裹鞋头部位有很多细小的透气孔,可以增加鞋面的透气性,为球员提供一个清爽舒适的脚感。     稳定保证需求 李宁“空袭”II篮球鞋的中底搭配了TPU稳定托盘,为力量型选手提供了强力有效的足部支撑。在激烈的篮球比赛过程中,TPU稳定托盘可以帮助球员进行更有力快速起动,同时可以为双脚提供出色的稳定性,使得球员可以更好的掌控比赛。此双球鞋的中底应用了Bounse+科技,在球场上有着全新的中底外形设计带来了一种特别的美感,同时这种3D设计是结合对于运动中球鞋内外侧不同的支撑以及灵活的需求,为球员在比赛中提供更加充分的保护。     外底全新设计 李宁“空袭”II篮球鞋的外底设计同样别具特色,橡胶外底一改传统人字纹的设计理念,而是将自然的蜂巢形状与运动中足底手里的运动规律相结合,全新的外底纹路设计既可以保证球鞋具有很好的抓地力,同时使得外底非常与众不同、时尚美观。     “空袭”II无论从颜值还是性能方面上的表现都可以称得上优秀,上脚之后中底的TPU稳定托盘更是将双脚牢牢的固定在球鞋之中,舒适的Bounse+科技也提供了很好的缓震效果。这样一双球鞋的确可以成为力量型球员的首选。   text_任艺林 / photo_ Honghsin
    2015-10-30 14:10:02
  • adidas D Rose Englewood IV
    adidas D Rose Englewood IV ———- 玩野玫瑰乡 来自家的力量 在德里克·罗斯不断的伤停和复出之间,adidas D Rose Englewood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代产品,如果足够了解Englewood的故事,自然也会理解罗斯为何总能在跌倒后爬起来。如同大部分黑人球员一样,罗斯的家境有些困难,生活在芝加哥南部Englewood的他日子绝不好过,但尽管处境不佳,罗斯的家人甚至Englewood的居民却在不断帮助他完成梦想,正是一点点的微薄之力将他捧入NBA殿堂。   全新升级改造 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系列,adidas D Rose Englewood的前三代都保持着和正代产品的部分一致,无论是细节亦或理念,但全新诞生的Englewood IV却是一款彻头彻尾的独立产品,无论是靠近D Rose 5还是D Rose 6都没有相似的地方。除了和正代划清界限外,本作也改为中帮轮廓,和之前的低帮产品区分开来。Englewood IV设计更加厚重,并且采用了新的核心科技,令人产生强烈的实战冲动。 良心弹性拉带 本次adidas D Rose Englewood IV的鞋面提供了多种材质,包括麂皮等等不同选择,而本次我们评测的这个版本采用了很有韧性的人造皮革,视觉上略带反光效果。在实战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鞋面很厚,用力的拉扯也没有太大的形变,但是透气性十分羸弱,鞋面上“似有若无”的透气孔起不到实际作用,网布打造的鞋舌也是杯水车薪。不过鞋面中后部添加的弹性拉带非常可喜,随着鞋带的收紧可以有效包裹住脚面,让双脚在这样一款鞋帮偏低的球鞋中不至于晃动。后跟部位没有进行额外的补强不低不说是一个遗憾,纵然保证了灵活性却增加了一丝运动风险。 首发中底科技 以往的adidas D Rose Englewood系列球鞋并不特意搭载中底科技,这也是它最令人遗憾的地方。好在这样的情况在Englewood IV身上得到了扭转,全新打造的Bounce科技成为它实战性能的根本保证。说道adidas Bounce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此次用到的Bounce科技并非当叱咤风云的结构缓震,而是新开发的EVA发泡材质,直接用来制作中底,更轻、弹性更好。在评测中,感觉这款球鞋的中底厚了不少,而Bounce的弹性介于Boost和adiPRENE+之间,响应感强于缓震感。似乎它的中底内部没有加入支撑,在快速运动中出现了一些不自然的翻折。 人字纹的神迹 外底一直都不是这个系列的特色,adidas D Rose Englewood IV的外底纹路也是同样无趣,细小的人字纹几乎遍布整个中底,好在还有罗斯的玫瑰Logo和经典的三道杠表明身份。可喜的是真正测试时,外底纹路的实际抓地力还相当不错的,无论是变向还是加速都没有打滑过,再一次验证了人字纹的神奇之处。令人担忧的是,一场测试下来外底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基本令人打消了在水泥地实战的念头,更过只能在室内或是优质的塑胶地面挥洒汗水了。 用心设计 用心传递 可以说adidas D Rose Englewood IV是我们所见过最特别的一代Englewood,它的身上能看到创新,也能看到adidas强化低端篮球鞋产品线的决心。从这一年来看,adidas开始大面积革新中低端鞋款,让那些无法负担高额费用的球友也能得到实惠。尽管如这款战靴一样它们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但它们已经在同层级中做到了出色,相信这样的举动能够为adidas Basketball笼络一些人心,让我们再次期待它明年的更好表现,也同时将Englewood的精神意义一代代传承下去。 ext_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5-09-15 13:57:35
  • 李宁缠绕低帮版
    李宁缠绕低帮版 “小个子”的魔力 如今速度型篮球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双双低帮,轻质的球鞋才能最大的释放速度型球员的速度,这也是如今球鞋的大势所趋。李宁缠绕低帮版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在速度方面的需求,让球场上的“小个子”们释放他们的魔力。 弓的革新享受 李宁弓科技又一次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一次改头换面的李宁弓再一次来到了李宁篮球鞋上,而这次评测的主角--李宁缠绕低帮版正是搭载了环弓二代科技。无论是一体化鞋面带来的视觉体验还是全新环弓科技带来的缓震感受,李宁缠腰低帮版确实为我们带来了革新享受。 印刷的鞋面 李宁缠绕低帮版的鞋面采用了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网状结构,印刷在织物鞋面上的合成革材质,为球鞋本身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性和包裹性。而这种材质的应用也为配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鞋头部位的防撞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打球过程中的碰撞。不过鞋面的支撑性在后跟部位的强度稍弱,这样虽然有效的减轻了球鞋的重量,但在保护性上还是有所欠缺。 不仅仅是弓 中底采用了EVA材质打造而成,前掌虽然有着出众的响应速度,但是缓震效果并不明显。后掌则搭载了全新的李宁环弓科技。李宁环弓结合弓、弦减震结构及环弓+“模块化”理念,形成新型减震结构,应用特定材料进行结构搭建,提供良好减震及反弹性能,满足穿着者局部减震、反弹的需求。   防滑的吸盘设计 外底方面,李宁缠绕低帮版橡胶材质的大底在耐磨性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纹路方面采用了横向的人字纹大底,由于评测地点选在了室内木地板的场地。这样的外底设计拥有了非常出色的抓地力,前掌部分的圆圈吸盘设计在变向和跑动过程中并不会影响脚步的移动。   释放速度 这样一双缓震出众的速度型篮球鞋,非常适合在夏天里穿着,包裹性及缓震完全可以满足常见的室外场地。不如穿上缠绕,约上三五好友,让他们在球场上领略你的速度。       text_任艺林 / photo_ 任艺林 
    2015-08-30 13:07:20
  • 李宁裂变2.5
    李宁裂变2.5   匹配全场 如今李宁裂变系列已经经过了多个年头,鞋身布满透气设计,中底厚度适中,大面积TPU的加入,这些特点描述的就是李宁裂变2.5。球鞋保护力度的强悍是全面而立体的,鞋身稳固、脚踝支撑好、缓震柔软,李宁裂变2.5就这这样一双能匹配球场所有位置的全能球鞋。   上脚的小惊喜 将李宁裂变2.5拿到手上的第一感觉就是并没有看上去的那样沉重,鞋面上的魔术贴绑带格外显眼,采用泼墨设计的李宁LOGO使得球鞋整体风格更加狂野。而在上脚后,出色的包裹感和明显的回弹感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体验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小惊喜开始了这次测评。   透气性至上 李宁裂变2.5的鞋面采用了全新的一体织材料,为双脚提供了非常好的透气性,而其内部材质则为球鞋提供了良好的包裹性能和稳定的支撑性。位于前掌部位的魔术贴绑带在系紧鞋带后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包裹性。穿上包裹如此严实的一双球鞋在经过1个半小时的测试后,双脚并没有明显的闷热感,这也证明了李宁裂变2.5的出色透气性。   出色回弹,轻质感受 中底方面,外观采用几何图形突起设计,视觉上更具跳跃感。而在材料方面采用了全掌Bounse+反弹科技打造,高回弹性是Bounse+独有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帮助穿着者减少运动时的能量反馈。不过在响应速度上Bounse+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也使得球鞋在穿着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完美。   让球鞋变得耐穿 李宁裂变2.5的外底应用了TUFF OS超耐磨橡胶,其耐磨性能比普通橡胶提升了5倍,有效的延长了球鞋的使用寿命。外底最为明显的则是从中部一直到后跟位置的长条形TPU,为球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性。而在纹路方面则是应用了多方向的人字纹设计,这使得球鞋在变向过程中拥有了很好防滑性。 专为外场打造 无论是外底橡胶的材质还是鞋面出色的透气性,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李宁裂变2.5是一双专为夏季外场而打造的球鞋。正是这样的设计,使得李宁裂变2.5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而如此特点鲜明的球鞋,适不适合同样的你呢?     text_任艺林 / photo_ 史为鉴
    2015-08-29 13:00:32
  • 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
    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发展,Boost科技已经在adidas产品线上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虽然在初期局限于跑鞋,但从adidas Crazy Light Boost开始,adidas的篮球鞋产品开始了Boost科技。同样,今年的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不出意外的采用了Boost科技。但给我们更大惊喜的是采用了Primeknit科技的编织鞋面。     轻量设计 最具创新 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可以说是一双adidas史上最具创新的篮球鞋。Boost材料构成的中底与Primeknit鞋面共同打造的全新战靴在透气性与缓震性能方面着实让人惊艳。上脚之后感受到的舒适感让人恨不得立刻上场进行一场球赛。轻盈的脚感以及出色的透气性确实非常适合在夏天穿着。   鞋面系统的暗藏玄机 Primeknit鞋面构造的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并不像其他跑鞋那样只注重透气性与轻量化,鞋带穿孔实际是由鞋面下的绑带来完成的,在系紧鞋带的情况下,一体化鞋舌设计加上鞋面下的绑带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支撑性和包裹感。后跟位置的杯状TPU无论是形状还是设计都有点类似于adidas D Lillard 1,可以将足跟牢牢锁定在鞋内。   加量不加价 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的中底依旧采用了后掌Boost科技,不过此次在容量上增加了13%的Boost材料,而后跟Boost的设计也从两侧开窗变为了开放性的设计。在增加容量的保证下,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并不会像上一代那样的感觉不明显,在穿着过程中,后跟有明显的回弹感。而开放性的设计可以让球员在变向过程中更加自如。   创新打造稳定 外底方面,adidas Crazy Light Boost 2015依旧保持着Crazy Light系列的设计走向,纹路以传统的人字纹为主,在摩擦力方面已经无需多说。外地支撑方面,并没有采用Boost科技跑鞋中常见的X型支撑条,而是应用了嵌入式的TPU支撑,这样的设计弥补了之前支撑性不足的缺点。     大放异彩 此次评测将近两个小时,在包裹性和透气性上的表现确实非常出色,如果说去年adidas CrazyLight Boost相对于保守的话,这次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的出现可以说是Boost科技在篮球鞋上大放异彩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text_任艺林 / photo_ 史为鉴
    2015-07-29 13:45:18
  • Jordan Super.Fly 4
    Jordan Super.Fly 4 ---- 再飞冲天 影子系列的崛起 2014-15赛季的总决赛结束不久,Jordan Super.Fly 4便早早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以往总会等到Air Jordan正代鞋款发布之后。这个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人得注意,这个正代之下的“影子系列”将向何处发展?但无论如何议论,Super.Fly系列的使命仍旧是实战,让我们用比赛说话。 轻盈甚至是单薄 如果单纯从整体轮廓上看,Jordan Super.Fly 4和前几代作品都差不多,中高帮的设计加流线型鞋身,但实际上细节和材质的变化十分显著,也影响了鞋款质感的趋势,Super.Fly 4看起来非常轻盈,甚至是单薄。实际上脚之后可以感到,这款战靴的重量确实拿捏的十分合理,不轻浮也不沉重。鞋楦方面它的设计较为中性,对于脚型几乎没有太多挑剔,唯独脚面高德朋友要稍微注意一下。 强烈压迫的鞋面 与前一代受到好评的织物材料不同,Jordan Super.Fly 4再一次更新了自己的鞋面系统。新的织物材质更加柔软,表面的网状结构也更加有利于透气。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代使用的Flight Web绑带并没有出现,而是转而采用网状束带结合鞋带的设计,可能很难发现这个细节,因为网状束带面积非常大,几乎覆盖了斜面的80%。在评测的过程中,新的鞋面给人感觉有些紧,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鞋楦差异的原因。鞋面包裹感非常强烈,牢牢抓住足部,尽管尝试了幅度很大的动作,它仍然没有太多扭曲。 同时进步和退步 中底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设计风格,并在细节上做出一些改变。FlightPlate依旧是核心科技,只是出现了新的名字FlightSpeed,前掌的Zoom Air缓震单元由原来的两块变成了三块,脚感更有弹性了,而且受力的面积也变得更大。后掌的改变是笔者不太愿意看到的,原来颇具特色的拱形造型变成了完整的一块,虽然在评测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在缓震能力和美观程度上都打了微小的折扣。 不够张扬的外底 外底纹路回归到传统的人字纹,并且集中在几个主要受力区域中。前掌的Zoom Air仍然向外凸起,但凸起的程度略有降低,虽然脚感没那么张扬了,但也有利于稳定性和延长鞋款寿命。此次Jordan Super.Fly 4首发推出的几个配色都采用了水晶橡胶,并且没有主动表明XDR技术,对于那些外场爱好者来说,这点会是个不小的打击。 享受签名级待遇 Jordan Super.Fly 4虽然不是一款签名鞋,但享受着签名级的待遇,同时从来没有辜负过人们对性能的信任。本作中,有很多为实战用心的小细节,比如脚踝处的“十字”,包裹的同时加强透气;后跟的大面积TPU,提供足跟的稳定性,而脚踝处的弹性材料,则让包裹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总的来说,Jordan Super.Fly 4虽然改变了一些戏路,但身上仍留有很多熟悉的影子,实战还是它最好的舞台。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史为鉴  
    2015-07-29 12:22:22
  • 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 Low
    人热鞋也热 今年史蒂芬·库里已经成为了NBA中最火热的球员之一,而在今年年初Under Armour为库里推出的首款签名鞋The Curry One从发售之初便在热卖榜上名列前茅。而进入夏季之后,UA推出的The Curry One Low无论是不公开发售的总冠军版本,还是今天评测主角的勇士配色都成为了夏季篮球场上场下的大热鞋款。     专为夏日打造 无论从设计还是科技运用,The Curry One Low与高帮版本相比唯一的区别只是鞋帮的高度变化,在其他方面The Curry One Low完全与之前的高帮版本相同,而这样保证科技的低帮版本签名鞋的确让我们心满意足。在上脚之后,脚踝部位完全没有高帮版本带来的束缚感。脚踝可以做出任何灵活的动作,低帮的设计更是非常适合夏日的球场。   出色保护 上脚之后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紧贴足部的鞋面,The Curry One Low的鞋面同样采用了ANAFOAM技术,这种由发泡材质与网布结合而成的奇特材料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的表现极为出色。虽然没有了高帮版本对于踝关节的保护性,但是在鞋面部位的包裹和支撑性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后跟位置的TPU除了标明了球鞋的主人外,还将足部完美的固定在球鞋之中。   改头换面 在全新的The Curry One Low身上,我们看到了与高帮版本相同的CHARGED CUSHIONING减震系统,依旧是改良的材料减震科技。在测试的过程中,The Curry One Low的脚感与高帮版本完全相同和采用Micro G技术的ClutchFit Drive有几分相像,中底并谈不上柔软,但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十足的弹性,尤其是起步时的反应非常迅速。   着重支撑 外底的设计以传统的人字纹打造,在抓地力已经方面无须赘述,而前掌分布的多道凹槽也很好的提高了灵活性。与高帮版本的鞋款相比,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 Low在支撑性上虽然失去了对于踝关节的保护,但后跟印有SC字样的TPU托盘与中底和鞋面紧紧相连,在外底处也增加了贯穿前后掌的TPU支撑条,这样的支撑性对于喜欢低帮球鞋的朋友来说确实已经近乎于完美。   答案,自在心中 库里在球场上的表现已经吸引了无数的球迷,而库里本人的首款签名鞋无疑已经证明了其本身的能力。而在炎炎夏日的球场上,低帮版本的球鞋的确会纳入我们的考虑范畴。而The Curry One Low的出现确实让我们在低帮球鞋的选择中有了这个最好的答案。  text_任艺林 / photo_ 史为鉴
    2015-07-29 12:20:14
  • Nike KD 8
    Nike KD 8 ---- 煞面猛虎 创新力有何过人之处 六月末Nike在俄克拉荷马召开了KD 8的发布会,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 凯文·杜兰特送上新一代战靴。SIZE尺码也特别派出一个团队飞往美国,从设计到实战对它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如今距离初次发售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体会这款被称作史上最具创新力的球鞋,究竟这款应有了两项全新技术,并从剑齿虎身上汲取灵感的Nike KD 8,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颠覆传统体验 从造型上来看,Nike KD 8的轮廓扁平,和之前的六代比较相似,但整个中底和外底又非常宽阔,确实让人产生一丝“跑鞋”的误会。重量方面,尽管在设计过程中有意减重,但穿起来仍就有些分量,不过适应之后并无明显感觉。此次中底的造型比较复杂,一体成型的发泡材质配合全新的Zoom Air缓震单元,最初上脚的质感会比较硬,甚至很难和传统观念中得Zoom Air产生联系,不过这对追求起动速度的朋友来说倒是福音。 新材质的老脚感 此次Nike KD 8使用的Flyweave材质是一大特色,它的编织方式和我们之前所熟悉的Flyknit截然不同,这也使得它更轻、更透气。在实战体验中,Flyweave的弹性似乎要差一些,没有太多的延展性,但好在前掌部分设置了多条Flywire飞线,通过和鞋带的合作完成包裹任务。评测过程中,鞋面的穿着感受比较偏传统,这跟宽厚的鞋舌也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鞋面的支撑是一个优点,在进行大动作的时候变形不明显,对于稳定性是不小的保证。 全新气垫的得与失 中底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全新形态的Zoom Air,这在之前任何鞋款中都未曾出现过。这种新的气垫面积巨大,无论是长度还是宽度,可以说几乎是覆盖了整个脚掌。但和类似Nike LeBron X使用的可视Zoom Air不同的是,它非常的薄,并且在前后掌有多条灵活的切槽。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笔者很容易就忘记了它过硬的脚感,反而是中底前掌的灵活度表现突出,让人喜欢上了这种高效的触地感,在进行跑动的过程中不会阻碍行动。但略有不足的地方在于,气垫虽然很薄,但中底的填充物很厚,还是提升了不必要的高度。 外场好过内场的纹路 此次的中底采用一体成型的发泡技术,后跟处灵感来自剑齿虎獠牙的支撑结构,与整个中底连为一体,确实对提升稳定性有不小的帮助,在评测中脚踝鲜有晃动,减少了扭伤的风险。外底纹路方面,Nike KD 8别出心裁的使用了细碎的点状纹路,规律排列的外底颗粒虽然美观,但在内场表现的抓地力平平,反而是在外场更好一些。而且此次的外底橡胶较硬,纹路较深,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外场的调整。 用自己的方式被铭记 整场测试结束后,Nike KD 8的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它延续了这个系列一贯的性能追求和杜兰特的打法特点,而在缺点方面则不是很明显。最后可以再说回被很多人诟病的外观设计,Leo Chang与杜兰特合作八年,他并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设计师,但制作了太多代产品后难免遇到瓶颈,尽管不被认同,KD 8是一件有性格和特点的产品,它用自己的方式被记住了。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史为鉴
    2015-07-29 12:06:33
  • Nike Hyperdunk 2015
    独家抢先评测 Nike Hyperdunk 2015  ---- 未来战靴 遭受质疑的未来战靴 Nike Hyperdunk 2015已经陆续开始登陆各个商场的货架。不少鞋迷也已经试穿过了这双鞋,并且我们发现有网友提出“前掌不是很弹”、“感觉高帮不是很贴脚”、“包裹性一流”等不同论点。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这双鞋的性能产生了一些质疑,但别着急,笔者已经提前穿着此鞋进行了几场实战,下面为大家带来Nike Hyperdunk 2015抢先评测。 前卫造型 打破常规 简约,是Nike Hyperdunk 2015给我的第一印象。极简化的设计源自Nike Air Mag,超高的鞋帮搭配一体成型的鞋面与Air Mag如出一辙,后跟部分摒弃了之前颇具层次感的设计变成了光滑性感的“大屁股”,整双鞋看不出有以往任何一代Hyperdunk的影子,可以说设计师Leo Chang在Hyperdunk 2015的外观上做了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     回归Zoom 为速度而生 针对网友普遍反馈Nike Hyperdunk 2015脚感偏硬的问题,我们先说它的中底。Hyperdunk 2015的中底使用了Zoom Air气垫。在第一次试穿时,笔者和大家的感觉相仿,双脚必须稍加发力才能感受到来自鞋底的回弹。这不免得让我有些诧异,笔者穿过不少采用Zoom Air的球鞋,那柔韧的脚感确实令人沉醉。相比之下,Hyperdunk 2015则是将Zoom Air的韧性发挥到了新的高度,它的脚感确实并不柔软,在落地时没有明显的塌陷感但丝毫不震脚,这意味着我从落地到启动的过程十分地流畅,没有一丝拖泥带水,每次落地之后都能迅速做出下一步动作。这么看来,Hyperdunk 2015更像是一双为速度型球员打造的极速战靴。     高帮保护 轻质耐用 Nike Hyperdunk 2015使用了无缝一体成型的Hyperfuse鞋面,将轻质织物和支撑面合而为一,保证了轻质、耐用性和支撑性。高帮的设计是此次最大的变化,有网友反映在系紧鞋带之后鞋帮仍无法完全贴合住脚踝,会不会有崴脚的风险。笔者在此负责任的告诉大家,Hyperdunk 2015的鞋帮包裹绝对是优秀水准的,实战中能够紧紧包住脚踝,同时没有任何压迫感。试想如此高帮设计还要完全贴合脚踝,在做变向或其他动作时肯定是有影响的,而Hyperdunk 2015在保护性与灵活性的拿捏上做得十分恰当。至于透气性,笔者每次实战时间约为2小时,并不会有闷热的感觉,虽没有前两代产品大面积的透气孔,但也是水准之上的。     稳定抓地 实战佳品 后跟“大屁股”设计是Nike Hyperdunk 2015的一大亮点,但其实中底厚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从内侧可以更明显的看出,泡棉环绕后跟也使得鞋底稳定性达到一流水准。外底部分依旧是人字纹设计,抓地力十分优秀,在内场表现堪称完美,即使是在外场也绝对能令人满意。而作为一双实战鞋,耐磨性是许多人重点关注的一点。本次评测共计在室内进行了长时间的实战,磨损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外场,虽然没有使用XDR鞋底,相信还是可以应付的。   打破质疑 极速前进 鉴于许多网友在试穿过Hyperdunk 2015后发出的多方面质疑,我们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了评测。中底确实没有像前几代那么柔软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更迅速的响应。而鞋帮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将保护性与灵活性做到了平衡。相信大家在穿上它踏入球场之后会彻底打消之前的疑虑。       Nike Hyperdunk 2015将在7月1日正式登场,丰富配色灵感敬请期待。 text_ 陆云霄 / photo_ 史为鉴
    2015-06-30 17:05:51
  • adidas Crazyquick 2.5 Low
    adidas Crazyquick 2.5 Low ---- 极速冷却 打败对手 打败高温 2013年adidas推出Crazyquick系列,以最极端的方式追求篮球场上的速度。今年夏天,adidas Crazyquick 2.5 Low继续发力,不仅贯彻了擅长的速度优势,还加入很多透气性设计,让整款战靴更适合炎热的室外球场,在极速突破的过程中保持干爽舒适。此番评测我们就将以夏日球场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测试这款adidas Crazyquick 2.5 Low,看看它是不是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能打败高温。   抓住双脚 干爽排汗 鞋面与上一代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鞋身两侧安排了大面积透气网,可以说是对付高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此外,Crazyquick 2.5 Low还应用了内靴设计,从脚踝处可以看到内靴稍稍高出鞋帮,而且最后一个鞋带孔直接与内靴相连。在评测的过程中,鞋面材质表现出不错的韧性,拉紧鞋带后的包裹感也令人满意,进行大幅度变向时可以牢牢抓住双脚,减少在室外受伤的风险。鞋身中部的透气性较为出色,但脚尖还是缺少了应有的透气孔,效果谈不上完美。   发力灵活 响应极速 中底是adidas Crazyquick 2.5 Low性能的核心,Quickzone中底技术拥有超强的灵活性,整个中底根据运动需求被分为了多个部分,能够完全模仿足部的发力状况活动。在实战时,双脚的触地感接近赤足,尤其是在这款战靴中底很薄的情况下,赤足感更加强烈。加速过人是笔者在穿着Crazyquick 2.5 Low时最喜欢的动作,脚下的响应异常灵敏,从对手身边跑过完全没有迟钝,好像脚下生风一般,起跳时也格外舒展。   抓地优秀 触地有力 外底采用了大面积的人字纹,打造方式传统且实用。在进行大幅度变向动作时,外底的抓地力非常优秀,每一脚蹬地都不拖泥带水,运动的过程流畅自然,跑起来非常有速度感。但虽然使用了经典的外底纹路,adidas Crazyquick 2.5 Low的耐磨性却很难让人满意。外底材质稍显柔软,而且纹路刻画也太细,评测之后它的重点着地部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如果想要在室外尽兴的打球外底必须还要加强,也期待下一代鞋款能够有所升级。 优点突出 实战佳选 虽然耐用性为adidas Crazyquick 2.5 Low拉低了不少分数,但整体而言这还是一款比较优秀的球鞋。尤其是作为一款中端球鞋,它的优点足够突出,也许它并不适合体重较大的力量型选手,但对于那些注重突破的速度型球员,它的中底更灵活,它的低帮版型更是有着极大优势。结合夏天炎热的室外球场,它的透气性也比一般战靴来的出色许多,相信在这个夏天会是不错的实战之选。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5-06-08 18:53:02
  • Nike KD 7 Elite
    Nike KD 7 Elite ---- 强袭装甲 悲情战靴 比最强更强  这个赛季杜兰特过的并不开心,自己连续的伤病导致球队战绩下滑,让雷霆这只原本的西部豪强无缘季后赛,甚至是在Nike KD 8的发布活动中,杜兰特依旧戴着护具,可见伤势严重。但是从签名鞋的角度来看,Nike KD系列却迎来了一个巅峰,第七代签名战靴有着史上最强称号,丰富的科技配置当之无愧,今天我们将要评测的KD 7 Elite,正是它的升级版,让我们通过实战来检测Elite版本能否比最强更强。 更好地鞋楦 更酷的造型 从外观看来,Nike KD 7与Elite版本有着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鞋面材质的更换和绑带的简化,使整双鞋的视觉效果更加硬朗,鞋面线条也更加流畅。虽说更改了鞋面材质,但鞋楦却没有变化,它并不像KD系列常见的那么修长,前掌部分还是比较宽松的,令它更好驾驭。在简单的上脚之后,可以感觉到鞋款有一些分量,而且能察觉出中底很厚,脚下的弹性很好。   去绑带化 究极鞋面系统 Elite版本之所以去掉了鞋身上的绑带,是因为鞋面从原本的半织物材质材质,改为全Hyperposite材质覆盖,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鞋面让这款战靴杀气十足。Hyperposite材质最大的优点在于支撑和包裹,在实际测试中,鞋面可以很好的稳固足部,尤其是在Dynamic Flywire的帮助下,几乎不会有太明显的晃动,对于一款低帮球鞋来说这点尤为可贵。鞋帮处的Hyperposite材质采用了立体造型,而且材料更加稳重,令脚踝的支撑有了明显提高,不用太多担心扭伤的风险。   缓震型中底 摇摆人的福音 中底科技与普通版本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前后分掌的Zoom Air效果良好,尤其是后掌的Visible Zoom Air,在落地时的反应相当迅速,很好的完成了对下肢冲击的吸收。如果谈到缺点,Nike KD 7 Elite的中底还是太厚了一些,前掌Zoom Air的效果也因此受到削弱,这让它不像以往KD系列那样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在测试的过程中变向有些吃力,尤其在快速折返的过程中最能体会到灵活性的不足。它更适合杜兰特这种锋卫摇摆人,而不是速度型的后卫。   来自家乡的图案 大底通吃内外场 外底纹路来自杜兰特的家乡马里兰,气象图被抽象化印刻在外底之上,实际上则是波状纹路的一种变形。在评测的过程中,外底的表现还是十分优异的,摩擦力可圈可点,直线加速的表现豪不拖泥带水。耐磨性较为普通,虽然没有使用特殊的橡胶配方,但胜在纹路比较宽大,一般的场地都可以使用。透过外底可以看到中底特殊的支撑结构,虽然细小的支撑条表面上弱不禁风,但实际效果拨群,又是KD 7带给我们的另一大惊喜。   低帮球鞋最强音 剑指第八代战靴 总的来说,Nike KD 7 Elite的性能确实比普通版更加彪悍,但普通版本存在的问题也基本没变,唯一不断加分的就是鞋面系统,不客气的说,这是Nike近几年在低帮篮球鞋上祭出的最强之作,如果能够改进羸弱的透气性就更好了。在为KD 7 Elite进行评测的同时,大洋彼岸正在进行KD 8的发布活动,我们也将在第一时间呈上实战评测。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5-05-31 18:47:23
  • Nike LEBRON 12 Elite
    Nike LEBRON 12 Elite ---- 打败质疑 死磕季后赛 助力詹姆斯 本赛季詹姆斯重回骑士,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球队再次带进季后赛,质疑他的声音越来越少。Nike LEBRON 12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诞生,自然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性能上的表现也成为助力詹姆斯的重要因素。LEBRON 12 Elite为季后赛而来,性能再次得到提升,现在也随詹姆斯杀入东部决赛的舞台,不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修正不完美 效果更炫酷 与普通版本相比,Nike LEBRON 12 Elite外观上的变化就十分显著,Nike Swoosh被移到了鞋头位置,而原本的Hyperposite材质则被大面积的TPU替代,视觉效果炫酷了不少。简单的上脚感受之后,这款战靴基本还是延续了Nike LEBRON系列的脚感,中底厚实、鞋楦宽大。此外,前作中被诟病的脚面太低的问题,在此次也进行了修正。 保持老核心 透气是硬伤 鞋面的核心依旧是Megafuse科技,这项在LEBRON 12上第一次面世的科技拥有强度大、重量轻、包裹好的特点。Hyperposite材质被TPU取代让人颇感意外,但对实际的使用效果并没有太明显的影响。除去鞋面之外,脚踝处的填充进行了加厚处理,包裹感更加强烈。在测试中,LEBRON 12 Elite延续了一贯的高标准,无论是支撑、包裹还是舒适度都无可挑剔,在快速的发力动作中鞋面形变很小,牢牢贴服于脚面之上。如果一定要指出弱点的话,整双鞋的透气仍是硬伤。 更好响应力 给内心自信 中底也是LEBRON 12诞生时最为引人瞩目的地方,区域化的六边形Zoom Air大小不一,厚度也不尽相同,应对不同受力点的需求。Elite版本在原本的5块Zoom Air气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响应能力更好。但在实战评测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中底的增益,或者说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无暇顾及这一点点改变,或许它会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自信吧。 超强抓地力 仅内场适用 外底同样延续了出色的设计,复杂的纹路和向外突出的模块有着很好的抓地效果,无论是急停急起,还是加速变向,Nike LEBRON 12 Elite都能提供最优秀的反馈。此外,外底全部采用了漂亮的水晶橡胶打造,透过外底可以看到模块化的Zoom Air气垫。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底变得十分脆弱,只能在内场木地板使用。 打败质疑声 用战绩让人闭嘴 Nike LEBRON系列总是站在顶点上,Nike LEBRON 12 Elite成为了新一季的巅峰之作,它依旧保留着这个系列的特点,那种原始而粗狂的野性,那种充满力量感的美。尽管对于外观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期待这款战靴能够帮助詹姆斯再次夺冠,用战绩让所有人闭嘴,就像今年詹姆斯回到克利夫兰所做的一样。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5-05-18 16:53:45
  • adidas Crazy Strike Low
    adidas Crazy Strike Low ---- 火力全开   以进攻之名 “Strike”一词有进攻之意,充满着战斗气息,今夏adidas Basketball就将用火力全开的Crazy Strike Low夺下室外篮球场这片高地,过硬的实战性能正是它的秘密武器。本次评测的adidas Crazy Strike Low主要有两个亮点,首先是它丰富且合理的科技配置,其次则是它相对低廉的价格,由此构成了超高的性价比,具体的实战性能我们将在下文详细分解。 惊艳第一眼 最初拿到adidas Crazy Strike Low时,它简约流畅的外形就令人惊艳,菱形的线条和充满速度感的轮廓是在同级别产品中少有的。简单上脚后的第一感受,整双鞋的质量不算太轻,但也不会觉得沉重。鞋楦的打造较为宽大,尤其是前掌空间充裕,但系紧鞋带后又会有很好的包裹感,作为一款低帮篮球鞋来说还是颇为惊喜的。 用心链接鞋面 adidas Crazy Strike Low的鞋面采用了SHOCKWAVE技术,区别于传统的网布材质,SHOCKWAVE更加柔软轻薄,在清凉透气的同时完美配合脚步的每一个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鞋带系统,在鞋面下有一大片绑带,穿过鞋带孔与鞋带直接相连,系紧鞋带后会比常规设计更加贴近脚面,这也是Crazy Strike Low出色包裹性的由来。后跟位置这款战靴采用了Sprintframe技术进行补强,使整体的稳定性也可圈可点,令人无惧球场上的大幅度动作。 满足激烈竞争 adidas Crazy Strike Low的整个中底比较厚,后掌应用了adiPRENE+缓震技术,高密度的EVA材料可以分散缓解后掌冲击力,基本可以满足激烈的竞赛需求。在评测的过程中,这款球鞋的启动效率非常高,每一次进攻都非常有力,无论是进行快速的变向还是急停急起,Crazy Strike Low的中底响应都非常灵敏,绝不会拖累你在赛场上的任何一个动作。 征服街头赛场 作为一款征战街头的利器,在耐磨性方面Crazy Strike Low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此次我们把评测场地放在了室外的塑胶场地,在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后,其大底的磨损程度可谓微乎其微,强大的耐磨性着实让我们万分惊喜。此次的外底使用了Non-Marking高强耐磨橡胶,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底采用了螺旋式水波纹,分散了地面的摩擦,从而延长了球鞋的使用寿命。 平衡科技与实战 球鞋文化发展至今,随着科技水平日益精进,高科技球鞋的层出不穷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而科技的更新在加强了球鞋性能的同时也削弱了球鞋本身自由的穿着体验。adidas Crazy Strike Low虽然不是一款顶级球鞋,但它却成功找到了科技与实战的平衡点,并且着重满足了夏日穿着的需求,可以说Crazy Strike Low将会在这个夏天带来不一样的球鞋体验。         text_ 史为鉴 / photo_ 刘一川
    2015-05-08 18:13:25
  • Nike Kobe X Elite
    Nike Kobe X Elite ———— 喋血曼巴  曼巴出洞 Nike早前发布了旗下精英系列签名鞋款,其中就包括了这双备受关注的Nike Kobe X Elite。只可惜因为伤病的影响,科比早早结束了他的第19个赛季,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向伤病低头的男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比会在下赛季穿上这双Nike Kobe X Elite继续在NBA的赛场上拼杀。笔者也有机会试穿了这双Nike Kobe X Elite,下面将带大家一起探索一下精英版本相比普通版本究竟有何提升。 曼巴之触 首先笔者看到Nike Kobe X Elite时,与普通版相比最直观的变化便是高耸的鞋帮和重新回归的Flyknit鞋面,同时还增加了动态飞线科技,解决了普通版包裹性稍显不足的问题。中底及外底部分则并无变化,可能是Nike认为Nike Kobe X的缓震与抓地性能已足够优秀,并不需要再做改进,所以接下来也将着重对鞋面部分进行评测。 曼巴蜕皮 鞋面系统可以说是本次Nike Kobe X Elite改动最大的一个部分,延续了前作的超高鞋帮,增加了Flyknit与动态飞线科技,而且此次Nike Kobe X Elite的Flyknit鞋面与以往的任何一款都不同,由再生聚酯纱线打造,每双鞋都有相当于5个可回收塑料瓶的原料织造而成,彰显了Nike的环保理念。相较于普通版的织物鞋面,精英版的鞋面包裹感更强,尤其是前掌,笔者在实战时感觉鞋面完全包裹住了前脚掌,在做加速或者变向时感觉十分利落,真的有一种人鞋合一的感觉。后掌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强的贴合感,可能是材质较为轻薄的原因,造成鞋帮无法像Nike Kobe IX Elite一样完全包裹住脚踝,但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不错的透气性。最后提醒大家,因为鞋帮处材质很轻薄,可能会有撕裂的风险,建议大家在穿脱时要尽量“温柔”一些。 曼巴出击 Nike Kobe X Elite的中底与普通版无异,使用了前掌带有Free概念的lunarlon泡棉与后掌Zoom Air的搭配。前掌响应迅速,运用Free概念的切槽在实战当中作用相当明显,在做变向或者侧向移动时不会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感觉,后掌大容量的Zoom Air保证了极佳的缓震性能。而在实际测试中,中底支撑方面优缺点都很明显,前掌的一小块碳板虽可以有效的防止鞋面外翻,但在高强度的对抗中还是会有支撑性不足的问题。 曼巴软肋 至于外底部分,Nike Kobe X Elite也没有作任何调整,由数百个小颗粒组成的外底纹路提供了强大的抓地力,在变向和大范围的横向移动时都不会有打滑的现象。本次我们将评测场地放置了室外,一块略有灰尘的塑胶场地,在评测过程中,Kobe X Elite做直线加速和急停时表现并不十分突出,还是在变向过程中的抓地感更加明显。而耐磨性的问题也依旧明显,细小的纹路极易磨损,外场就是它的天敌,建议在室内穿着使用。 曼巴归巢 最后,Nike Kobe X Elite确实是一双性能强劲的球鞋,对得起顶尖签名鞋的名号,遗憾的是科比本赛季因伤未能穿着它上场比赛,也有外界猜测他会因为这两年接踵而至的伤病而退役,但科比总是会用行动打破所有人的质疑,相信他会在下赛季携Nike Kobe X Elite一起王者归来,也让我们期待他们能有更好的表现。 text_ 陆云霄 史为鉴/photo_ 刘一川
    2015-04-28 17:03:39
  • 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
    都市慢跑 应运而生 ---- 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     大数据下的慢跑鞋 都市慢跑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锻炼方式之一,如何选择一双兼具良好减震性和快速助推的轻质跑鞋,是很多跑友最关心的问题。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根据当前大环境下的诸多诉求强力呈现,通过采集跑步过程中身体机能的相关数据,集成运动大数据制作海量仿真测试蓝本,打造符合人体工学的蜂窝结构,New Balance用划时代的人机结合设计,打造“软科技 全保护”的专业跑鞋Fresh Foam Zante,为都市跑者带来全方位保护与舒适脚感。     舒适至上 领跑都市 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上脚之后拥有着与外观感受相互一致的轻量感受,厚实的中底并没有明显的负重感。通过简单的走动就可以感受到中底充实的弹性,整体舒适的脚感可以算是道路慢跑的一个优势。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的鞋型约束并不强,因此常见的脚型都能够驾驭它,不过偏软的中底不推荐有内翻脚型的人尝试。     鞋面的时尚科技 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的鞋面在慢跑鞋中真的可以说是时尚与舒适并存的,分色设计的鞋面无论在跑步或者日常穿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跑步过程中,流线型的鞋面,中段的紧致包裹配合上一体式内靴设计,使得鞋面更加贴合脚面。透气网布的应用让双脚并不会在跑步过程中感受到有什么不适,所以在现在这个季节,这样的一双跑鞋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柔软贯穿中底 在中底方面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采用的全掌FRESH FOAM科技,整片式的设计使得这双鞋拥有了柔软的脚感。可是在跑步过程中厚实的外底着实有点过软,导致鞋底的支撑性不足。不过柔软的脚感在日常生活和低强度运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蜂巢外底的独到之处 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的蜂巢外底与之前的New Balance M980的外底完全相同,都使用了独有的六边形纹路,并根据外底的着地区域分为了大小不同的颗粒。外底橡胶的硬度较大,弥补了中底过厚带来的不足,虽然外底较为平整,但可以完全胜任在平坦的柏油路面和塑胶跑道中使用     都市慢跑新选择 整场测试中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的性能表现可以说是令人满意,舒适度可以说是慢跑鞋中的佼佼者。不过按照慢跑需求来讲,这双鞋并不是所有强度都适合。相对于专业运动和高强度比赛来说,New Balance Fresh Foam Zante的整体能力还稍显逊色,不过眼前的它就像诞生时的初衷那样,完全是为了都市慢跑。     editor\text*张路 任艺林 photo*张路    
    2015-04-28 15:24:40
  • Jordan Super.Fly 3 PO
    Jordan Super.Fly 3 PO - 暴力起飞 实战性能的终极考验 自从Jordan Super.Fly面世以来,它就成为了Jordan Brand旗下最受欢迎的团队鞋款,无数次被冠以实战极品的头衔。如今NBA季后赛火热开战,Jordan Brand也顺势推出了这个系列的最新作品 - Jordan Super.Fly 3 PO。作为一款专为季后赛打造的战靴,它无疑再次立足实战需求,将原本就足够出众的性能不断提高,此番的评测就是对它性能的最终考验。 首发配色主打清凉 本次评测中拿到的这款Jordan Super.Fly 3 PO属于首发配色,灵感来自它的代言人布雷克·格里芬的母队洛杉矶快船。配色方案主打清凉感,由白、篮、灰三色构成。试穿中,这款战靴脚感和普通版本相比的变化不大,中底的弹性非常明显,而鞋面性能则需要放在实战中进行检验,鞋楦方面,它的前掌比较宽,而足弓处能感受到有一些收紧和镂空,可能有些朋友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 全新织物鞋面包裹优异 如同Air Jordan XX9一样,Jordan Super.Fly 3 PO的鞋面使用了织物材料,虽然并不是Flyknit,但相比传统材料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这种优势首先表现在包裹上,在系紧鞋带后鞋面会紧紧贴合脚型,无论是进行怎样的运动都很难松动,当然这也是依靠Flight Web绑带和3/4内靴的协同配合。其次,Super.Fly 3 PO织物鞋面的透气性也非常优秀,在长时间的测试后,足部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闷热,对于即将来临的高温天气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弹性中底永不疲倦 中底性能是Jordan Super.Fly 3 PO的核心所在,正是为格里芬这种能飞善扣的锋线球员专门打造的。中底的FlightPlate科技采用Pebax®调整式鞋盘,配合前掌的Zomm Air共同发生作用。在实战的过程中,每次启动和跳跃都能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底的弹性,越是用力的起跳这种弹性的感觉越发强劲,也使得运动中的反应更快。在整场实战中,中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韧性,令足部没有丝毫疲惫的感觉。 声波外底全方位抓地 外底方面,Jordan Super.Fly 3 PO使用了漂亮的透明橡胶材质,透亮的冰蓝色呈现出凉爽的夏日气息。外底纹路配置了声波式的图案,类似于大面积的波浪形状,在每一个运动方向都有不错的抓地表现。本次测试我们选择了在塑胶外场进行,地面略有灰尘,但在变向的过程中外底仍能牢牢抓住地面,使每一个动作都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不过测试过后,外底漂亮的透明橡胶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看来耐用性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季后赛中走的更远 如今季后赛激战正酣,格里芬正在率领快船队与老辣的马刺肉搏,换上Jordan Super.Fly 3 PO后他的状态还是相当不错的,每场比赛都能贡献不错的数据,也希望这款鞋能带给他好运,在季候赛中走的更远。 text_史为鉴/photo_ 刘一川
    2015-04-27 16:11:13
  • Jordan CP3.VIII AE
    Jordan CP3.VIII AE ---- 船长的新帆 全方位升级 只为季后赛 NBA季后赛火热开战,尤以西部的竞争最为激烈。本赛季洛杉矶快船队战绩斐然,船长保罗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为了帮助保罗更好的应对挑战,Jordan Brand为他的签名鞋进行了升级,推出Jordan CP3.VIII AE。与常规赛时穿着的普通版本相比,这款季后赛战靴进行了相当全面的升级,鞋面和中底均有显著的变化,究竟性能几何让我们用实战说话。 速度为王 大规模减重 Jordan CP3.VIII AE以速度为王,整款鞋进行了大规模减重,在实际穿着的过程中确实非常轻便。除此之外,鞋面也比原本更加柔软,配合一体化的内靴十分舒适。脚感方面相比前作并没有明显变化,中底的弹性主要集中在前掌,其他位置的感受都比较平淡。鞋楦上前掌比较宽大,脚弓的位置也未做明显收紧,对于亚洲人常见的脚型来说都比较容易选择。 全新复合鞋面 坚固透气与保护 鞋面由原本的织物材料改为了复合网布,并在局部使用泡棉垫进行加固,将网布的透气舒适与出色的保护性相结合。除了材质的变化,鞋面内原本的四条Flight Web绑带增加到五条,并且覆盖了从鞋头到脚踝的超大面积,配合最后一个分离式的鞋带孔,包裹性稳步提升。此外,之前的分离式的鞋舌与内靴连为了一体,使鞋面的整体性更强,穿脱也更方便。在测试中,Jordan CP3.VIII AE包裹感出众,在快速变向的过程中能够紧贴双脚,而整场测试下来也没有闷热的感觉,相信对即将到来的炎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改良发泡中底 出色稳定与响应 普通版本的Jordan CP3.VIII采用了塑胶沿条包裹中底,而AE版本则使用了更加轻质的发泡材料,虽然视觉上不如之前绚丽,但稳定性和耐用性都有了新的提高。其他科技则延续了老版本,由直注式的Phylon搭配前掌Zoom Air气垫组成。在测试的过程中,Jordan CP3.VIII AE的中底展示出优秀的响应能力,起动时的效率非常高,每次加速都能快人一步。并且改良后的发泡中底也更稳定,在变向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多的晃动,对脚踝的安全会有一些帮助。后掌并没有科技填充,落地时脚感平平,但对于追求速度的朋友来说还是足够使用的。 延续优秀外底 耐用值得赞赏 Jordan CP3.VIII AE的外底与普通版本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人字纹为主,在关键的受力点加入专门的凸起,这样的设计使得它的抓地力格外出色,高速运动的过程中从不拖泥带水。此外,我们此次评测的这个版本还在外底中使用了XDR技术,让外底更坚硬、更耐磨,也更适用于粗糙的室外球场。本次评测我们选择在室外进行,塑胶场地,整场测试下来外底并没有太明显的磨损,相信这款战靴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夏天密集的球局。 只为闪耀赛场 绝不辜负期望 季后赛正在激烈的厮杀,炎热的夏季也即将到来,一切都预示着球场上更加疯狂的争夺,而Jordan CP3.VIII AE正是为此而生。这是一款值得信任的战靴,足够的稳定性和保护性;这也是一款足够激进的战靴,超快的速度和极大的灵活度;同时它还是一款足够舒适的战靴,良好的透气性与柔软的包裹。对于那些想要像保罗一样上场战斗的朋友们,Jordan CP3.VIII AE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text_史为鉴 \photo_刘一川
    2015-04-25 14:01:00
  •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 ---- 状元之选       新科状元的首选战靴 本赛季新科状元安德鲁·维金斯打出场均16.4分、4.4次篮板、1.9次助攻的数据,率领森林狼队奋起直追,灵活多变的赛场表现为人津津乐道。赛季之初维金斯火线签约adidas,而品牌为他准备的大礼正是当时刚发布不久的adidas CrazyLight Boost,他也将这款战靴沿用至今,看起来还颇为满意。此次我们将带来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的评测,正是状元战靴的低帮版本,更加轻质、更加灵活、也更加敏捷。     新科技带来新面貌 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是在CrazyLight系列基础上发展的产物,有了BOOST科技的加入它将弹性与轻质融为一体,成为adidas非签名系列中的一个代表。在简单的上脚后,这款战靴首先表达出的态度就是轻质,在跑动的过程中没有负重感,而鞋楦方面,前掌的宽度适中,足弓处也没有明显的收紧,正常脚型的朋友们选择起来都比较轻松,脚面高的朋友可以选择稍大一点的码数。       低帮设计联手织物鞋面 在追求轻质的篮球鞋身上,我们经常会见到大面积热帖和材质的身影,但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的鞋面采用了更高端的织物材料,整片的特殊织物完全包裹住鞋身,令包裹更柔软,也更加连贯。在实际测试中,鞋面柔软并充满韧性,感觉运动中的形变并不十分明显,包裹感比较单薄,尤其是鞋头位置有些不牢固。低帮的设计是它的特点,也将这个系列推崇的轻质推到极限。鞋帮的表现以灵活为主,抛弃了一些可能的束缚,在实战过程中非常的畅快,而且皮质的领口包边也十分舒适。但鞋帮两侧的TPU支撑条很软,并不能很好的提供安全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隐患。     弹性中底助力速度球员 鞋款中底采用了BOOST科技,adidas CrazyLight Boost也是第一款采用adidas Boost科技的篮球鞋。中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负责支撑的STABLEFRAME科技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底,并将后掌的BOOST材质牢牢包裹在其中。评测过程中,中底的表现十分稳定,在快速变向的过程中很踏实,感觉脚和中底几乎是一个整体。后掌的BOOST科技有一定的弹性,却并不十分明显,不过在穿着过程中也不觉得硬,对脚踝和膝盖的冲击力还是被化解了。前掌并没有使用特殊的材料,弹性也较差一些,不过前掌非常薄,几乎是贴地的触感,双脚蹬地的力量可以直接传递到地面上,相信那些以突破为主的速度型球员会很适合。     轻薄外底成就超常抓地力 将球鞋翻转,可以看到外底上明显的“X”形支撑条,这也是鞋款完成抗扭转任务的首要功臣,有效将足部活动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减少了受伤的风险。外底纹路呈现菱形分布,以直线构成,并散布有特殊的突起。在实战的过程中,外底抓地力非常理想,在折返和加速时完全不会拖累动作,反应十分迅速。但此次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的外底很薄,材质也比较软,在测试时就能看到明显的磨损,所以它并不是太适合粗糙的场地,水泥地慎用。     表现泾渭分明 实战令人满意 可以说,本赛季的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与维金斯有些相似,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弱点,长短泾渭分明,但整体实战表现都令人满意,并且是中上游的水准。adidas CrazyLight Boost Low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既轻质又灵活,尤其适合那些速度型的选手。如今国内的天气回暖,正值万物复苏之际,是时候走上球场活动一下了,不妨带上这款战靴并肩作战。         text_史为鉴 \photo_刘一川
    2015-04-06 16:26:39
  • 李宁超轻12
    李宁 超轻12 ---- 迎接赛场   狂野斑纹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室外篮球场上的热情也不断回暖,是时候关注一下那些侧重实战的夏日战靴了。本次登场的是李宁超轻系列的第12代作品,在这个夏天如约而至。从外观看来,超轻12或许是这个中最为惹眼的一作,绚丽的色彩搭配动物纹理,效果十分狂野,而那条贯穿鞋面的TPU支撑条更是霸气十足。     更多科技 与前作相比,超轻12的鞋面变化极大,原本以热塑材质为主的鞋面改为了网布为主,在穿着的过程中更加柔软,也更加有利于透气。鞋帮的高度与前作相仿,但是材质更加柔软,穿着起来更加舒适。中底新加入了云缓震技术,而且鞋楦的打造比较宽松,运动之中不觉得夹脚,相信大部分朋友选择起来都会十分便利。     包裹轻柔 鞋面线条以流畅的弧线为主,整片的网布材质包裹住鞋身,只在鞋头和少数重点位置加以热贴合材质覆盖。此次最为特别的是贯穿鞋面中部的TPU支撑条,很好的补强了这个系列备受诟病的支撑问题。在实战测试中,超轻12轻便而灵活,鞋面舒适不压脚,尤其是鞋帮位置的包裹尤为出色,感觉非常轻柔。但可能是因为内衬太厚的缘故,虽然表面上超轻12都使用了透气的网布,但实际运动中仍有些闷热。     云科技进驻 中底首次加入了云缓震科技,为这个以轻质为卖点的系列增加了科技噱头。在实战的过程中,超轻12的中底颇具弹性,尤其是扎实的后掌,在落地时可以很好的化解对脚踝与膝盖的冲击力。相比效果惊艳的后掌,前掌表现平平,很难直观的感受到回弹,这与较薄的厚度不无关系,好在这种设计的中底响应比较快,对于一些体重较轻,并且以速度见长的球员来说会是不错的选择。     全人字纹外底 外底纹路以满版的人字纹打造,配合三条装饰线,看起来速度感十足。外底配方上,超轻12融入了熟悉的Tuff RB高耐磨橡胶,对于征战外场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个福音。评测时,超轻12的抓地力确实很好,启动和变向的过程中非常麻利,大幅度的动作过程也不会打滑。耐磨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根据以往使用Tuff RB配方球鞋的经验,这种外底还是十分值得信赖的。     超高性价比 全新的超轻12仍旧保留着这个系列最初的特点 - 轻质和灵活,但在本作中加入了更多优秀的细节,可以说基本改掉了原来的问题,甚至是趋近于完美。全新李宁超清12的发售价位468元,综合此次的测试结果,应该说这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那些沉寂了一冬天的篮球爱好者们,看到这里应该已经蠢蠢欲动了吧。     text_ 史为鉴/photo_ 刘一川
    2015-03-26 17:32:46
  • 李宁音速3
    李宁音速3 ---- 再造神话   实战大礼 CBA总决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全国篮球爱好者的热情都被点燃了。与此同时,李宁篮球第一时间发布了全新的第三代音速战靴,为大家送上了一份实战大礼。本作的外观设计极具科技感,复杂的热塑鞋面效果炫酷,据悉灵感来自生物的细胞架构,跟以往强调速度感的设计方式大有不同。     控制重量 简单的上脚感受一番,音速3在走动中就可以体会到中底的弹性,而鞋面的包裹则是非常紧密,较高的鞋帮也完整的包裹住了脚踝。抛开炫酷的造型不谈,音速3的脚感还是相当扎实的,鞋面与中底的结合十分默契。此外,虽然整双鞋的造型非常复杂,中底的发泡量也很足,但它对重量的控制还算适中。     立体鞋面 鞋面是本作最大的亮点,无论是用料、做工还是视觉效果,音速3在所有李宁篮球鞋中都令人耳目一新。鞋面采用了大片的工程网布打造,质地细密富有韧性,但鞋舌位置则采用了不同的织法,更大的网眼和立体结构保证了应有的透气性。在工程网布之外,是流行的热贴合材质,分为两层粘合,分别起到包裹和支撑的不同作用。实战测试中,音速3的鞋面包裹非常出色,大幅度变向的过程中足部几乎没有晃动,跟腱处的护垫也十分舒适,但透气性仍显不足,长时间的运动后很是闷热。     碳板加持 中底一直是音速系列最大的卖点,实打实的科技吸引了非常多的死忠用户。本作依旧延续了这个系列的科技特点,中底的Bonuse+回弹材料配合用来抗扭转的碳板。在测试过程中对中底的感受分为两个部分,前掌相对薄而硬,弹性并不突出,在运动的过程中响应快,而后掌比较厚实,在落地时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回弹,跑动起来也比较舒适。在启动和变向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底的韧劲,相信是碳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雪花外底 此次外底纹路的设计思路非常新颖,细密的纹路如雪花般扩散,复杂的几何线条构成了美轮美奂的图案。本次的评测选择了内场,并且场地质量好、清洁,所以音速3在实战的过程中没有显露出任何缺点。但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此次的外底纹路非常浅,并且硬度较差,或许并不太适合户外球场的使用。     全新风格 早前评测过的众多李宁篮球鞋中,音速系列总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此次的音速3更是十分惊艳,整款鞋由内至外都接近完美,无论球场还是街头总会是焦点所在。李宁音速3的官方售价只有539元,而且各方面配置齐全,可谓性价比超高,也希望各位篮球爱好者们借着总决赛的东风,穿上这款战靴到场上一试身手吧。       text_ 史为鉴/photo_ 刘一川  
    2015-03-17 17:11:50
  • 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
    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 ---- 旗开得胜   大放异彩 在刚刚过去的NBA全明星周末当中,史蒂芬·库里穿着自己的首款签名鞋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大放异彩,不光斩获了三分大赛的冠军,在全明星正赛上也有惊艳的表演。自从本赛季换上了The Curry One后,库里的状态可以说是一天比一天神勇,MVP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除了库里本身的努力之外,签名鞋的光环也不可小觑,此次我们就来评测一番这款为他带来了奇迹和好运的战靴。      博采众长 在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之前,库里主要上脚过两款战靴,一款是以鞋面机能性见长的Micro G Anatomix Spawn,另一款则是以中底舒适度取胜的ClutchFit Drive,之所以提到这两款战靴,是因为The Curry One汲取了这两款战靴的设计灵感,但又没使用相同的科技,就像你可以看到过去的影子,却是有一个崭新的灵魂。     全新鞋面 鞋面方面,The Curry One还原了Under Armour擅长的机能感,由造型奇特的材料和凹凸不平的表面组成。这种奇特的科技感来自Under Armour全新的ANAFOAM技术,由发泡材料和网布结合而成。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The Curry One的鞋面包裹和支撑都极为出色,可以感受到ANAFOAM技术紧贴着足部轮廓。尤其是在脚踝的位置,在内衬中没有使用过多泡面的请款下,鞋面材质支撑住了脚踝的活动,减轻了扭伤的风险。     以旧换新 Under Armour更为人所熟知的中底技术是Micro G,之前库里所穿过的战靴也都是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全新的The Curry One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的CHARGED CUSHIONING减震系统,依旧是改良的材料减震科技。在测试的过程中,The Curry One的脚感和ClutchFit Drive有几分相像,中底并谈不上柔软,但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十足的弹性,起步时的反应非常快。     着重支撑 外底设计比较简单,以传统的人字纹打造,抓地方面无须赘述,而前掌分布的多道凹槽也很好的提高了灵活性。与之前的鞋款相比,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在支撑性上下了十足的功夫,后跟印有SC字样的TPU托盘和中底与鞋面紧紧相连,在外底处也增加了贯穿前后掌的TPU支撑条,有了足够的支撑性运动员在场上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收藏实战两不误 2015年Under Armour启动了在国内的推广计划,大幅增加店面的铺设,让购买旗下运动装备变得更加轻松。Under Armour The Curry One作为库里的第一款签名鞋,是此次推广的重中之重,而其RMB:1049的售价也在同级别产品中充满竞争力。无论是收藏还是实战,The Curry One都是你本年度不容错过的选择。  
    2015-02-17 13:15:54
  • Nike KOBE X
    Nike KOBE X ---- 追本溯源       落脚实战 十年来,Nike KOBE系列作为Nike品牌旗下的顶尖鞋款,每每推陈出新的结果都是轰动性的,还记得当KOBE IX登场时那高耸的鞋帮吓退了不少人,创新的Flyknit鞋面更是饱受质疑,但这战靴就像科比本人一样,总会用实力让人闭嘴。在Nike KOBE X发布的当天,笔者对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全新战靴进行了体验。在之前对性能上的种种猜测一一兑现,将对KOBE X的了解落实于赛场之上。     斗志不息 与前作首发的精英版本不同,KOBE X略显常规的为我们带来了低帮的普通版本,流线型的鞋身富于冲击力,维持了这个系列长久以来的设计风格。首发的配色被称之为“5 AM Flight”,灵感取自科比2013年8月那次著名的十米跳水。深沉的蓝色代表着洛杉矶5点时的天空那汪池水,也代表着科比永不熄灭的斗志。     简化鞋面 据悉Nike KOBE X有一部分灵感来自iPhone手机,也因此造就了其极致简洁的设计风格。在KOBE X的鞋面上,我们没有见到熟悉的Flyknit和Flywire,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织物鞋面。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鞋面的包裹性较为平庸,虽然没有松动但也没有动态飞线的贴合感,相比前作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除此之外,鞋面的支撑性和透气性都维持了较高水准。     三重中底 中底依旧是Nike KOBE X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科比年纪增长之后,他对速度的追究变得些许保守,Nike把这种速度称为是终结比赛的速度,就像是黑曼巴的最后一击。KOBE X的中底由带有Free概念的lunarlon与后掌Zoom Air组成,在实战评测中KOBE X的前掌相应很快,也很灵活,不同于以往lunarlon的柔软脚感。后掌的Zoom Air非常厚实,缓震效果极佳。但中底缺少足够的支撑,尤其是前掌因为Free理念的应用弯折度太大,足部力量较差的话有一定受伤风险。     极致抓地 创新的外底纹路是此次Nike KOBE X强调的关键,Nike声称43年来从未有过如此出色的外底。此次的外底纹路由数百个小颗粒组成,它们成矩阵排列,柔韧异常。实战中,KOBE X的抓地力在变向时体现的尤为突出,大范围的横向移动也没有打滑的迹象,在加速和急停方面的表现却并不惊喜。而在很多人关心的耐用性上,恐怕KOBE X很难及格,细小的纹路极易磨损。     传递勇气 当问到有关Nike KOBE X的问题时,很多人预感这或许是最后的Nike KOBE系列战靴,毕竟对一个36岁高龄的老将来说,在与10有关的年头画上句号会是不错的选择。尽管如此,KOBE X就像科比本人一样,它的设计中没有悲伤的情绪,反而越发猛烈地冲击赛场,相信科比也期望每个穿上他签名战靴的人都同样勇敢。       text_ 史为鉴/photo_ 蓝东轶
    2015-02-10 15:16:14
  • Jordan Melo M11
    红钩区的荣耀 ---- Jordan Melo M11      这是卡梅隆•安东尼的第11双签名鞋——Jordan Melo M11 X,与前作Jordan Melo M10进行比较。这一次Jordan Brand的诚意明显提高了不少。M10与Air Jordan xx8同底不同面的设计在当时成为了人们一直在诟病的话题,而这双Jordan Melo M11 X的通体的细节处理都是属于球鞋本身的设计。在球鞋上许多细节处都在宣告着它主人的身份,他是获得了包括7次入选全明星阵容、6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两枚奥运会金牌、以及一次联盟得分王头衔在内的一系列荣誉的卡梅隆•安东尼。     安东尼说他希望这双鞋看起来是一双成熟的球鞋,它可以用色彩和图案的搭配来讲述那些充满活力的故事。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红钩区的安东尼,对于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从球鞋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球鞋在极力体现着纽约有关安东尼的一切。而这次测评我们拿到的这个都市丛林版,在设计上融入了纽约这个世界上最伟大城市之一的元素:砂砾与光芒。鞋身前部分的灰色代表着纽约的混凝土街道,鞋舌上的细节是在向色彩鲜明的涂鸦和街头艺术致敬,而带有巧妙斑点的闪亮中底则暗示着这座城市从不沉睡的璀璨灯火。     Jordan Melo M11 X的鞋面系统采用了合成材质在减轻球鞋整体重量的同时保证了鞋面的支撑性,然而在轻质的鞋面下还做了不同程度的加厚处理,这样的设计让鞋面的保护性充足的得到了保证。通过鞋面上大面积的透气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Flight Web锁定系统在鞋面下,在穿上它系紧鞋带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鞋面紧紧的贴合在脚面之上,采用塑模金属的鞋帮两侧牢牢地锁定住脚部。再加上后跟的弧形TPU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性和良好的舒适性。作为新材质引领的新鞋面系统,可以在皮质时代之后再次带去甜蜜。     Jordan Melo M11 X的中底搭载了Flight Plate科技。为了利用每一步的能量返还以及爆发性起跳蓄势,Flight Plate在前掌的Zoom Air单元之上直接安置了一块缓震板。这样的设计能提供一个更大的最佳功能位置和更佳的缓震效果。穿上后可以直接感受到那美妙的脚感,在场上也可以这种减震板可以通过受力后的压缩和弯曲最大化的释放Zoom Air的能量。与上代签名鞋相比,鞋底并没有采取前后掌分离的设计,而是在鞋底中间部分增加了两个连接条,这样的设计解决了上代球鞋鼓包的问题。     外底方面,Jordan Melo M11 X的外底在设计上可谓是良心之作,在水波纹的纹路基础之上,添加了许多属于安东尼的独特标志。前掌的纹路暗藏着安东尼的logo,而后跟也出现了“Melo”“410”的字样。这双鞋作为安东尼的签名鞋来看,其个人logo仅仅在外底纹路和外底鞋头部分出现了,而这样低调的设计更加显示了安东尼在球场上的日渐成熟。不过小编在测试中发现这双球鞋仅仅适用于室内场地,如果拿到室外球场进行一场激励的比赛。我相信你看到比赛后的鞋底会无比心疼。       能够拥有11双签名鞋的明星在NBA中屹立不倒的明星其实并不多,而安东尼在夏天的努力也是世人都看在眼里的。这第11双签名鞋像是在诉说着故事,讲述着安东尼在这12年职业生涯中的经历,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展现卡梅隆·安东尼对于纽约这座城市的故乡情怀。从披上纽约尼克斯战袍的那一刻起,这个红钩区的男孩就成为了整个纽约篮球的象征。                                                                                                                                                                                             text_ 张路 任艺林/photo_ 张路  
    2015-01-29 14:20:48
  • Nike Kyrie 1
    急速超新星 ---- Nike Kyrie 1    本赛季的骑士队总是给人太多复杂的感觉,暑期投注太多的感情却未能在整个赛季中收获理想中他应该有的甜蜜,三巨头的联手近况确是差强人意似乎总少了些什么。抛开球队的整体情况,我们把视角对准欧文,几年的联盟锻炼让如今的他披上巨头的外衣,似乎也是理所应当。新的赛季他拥有了个人第一双签名鞋,众望所归,签名鞋的待遇欧文值得拥有。     首先在球鞋曝光之初,一眼望去无论是整体质感还是配色运用都没能透露出一种很是优秀的感受。而在拿到实物之后这样的感受却被巅峰,相信Nike所推出的签名球鞋是经得住考研的,多年未有签名鞋款问世的Nike本次放出的这一枚作品主要定位于一双中端实战篮球鞋,拿起Nike 篮球鞋的接力棒我们对“Nike Kyrie”的未来充满期待。       就鞋面系统而言,复合性的整体材质在上脚之后的整体感觉很是亲密,与以往的皮质球鞋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以特殊织物为主体的情况下鞋面系统所呈现的舒适感受让我很是满意。此外,前足位置增加的支撑条更是犹如钢索一般,增强了鞋面系统的整体支撑性。单从鞋面一个环节来看定位于中端实战的Nike Kyrie 1却表现出来了超乎其身份的质感。     中底层面,前掌搭配Zoom Air气垫,后掌则没有科技应用。在上脚之后鞋面系统与中底的配合使得前掌位置较窄,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缓震感受方面,前掌Zoom Air的传统感受完美呈现,无论启动还是变相都会获得很好的响应,后掌由于填充物的缘故虽然没有缓震科技应用当软硬程度适中,并没有过多丧失舒适度。     外底纹路Nike Kyrie 1 选择了较为普遍与传统的人字纹路,并且采用了通掌人字纹的排布形式。我们本次选择在内场进行评测,人字纹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另外对于选择在外场使用的朋友们来说人字纹也是足以应多的。此外,外底橡胶的硬度相对较大所以对于球鞋本身的耐磨能力来说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综合考量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曝光之初并没有收到太多好评的Nike Kyrie 1在亲密接触之后却凭借优质表现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对于目前的发售价位以及球鞋的科技安排,Nike Kyrie 1作为一双新生代的签名鞋代表而言,可以被肯定。     text_ 张路/photo_ 张路    
    2015-01-24 12:39:58
  • LI-NING Shadow Walker
    LI-NING Shadow Walker ---- 云系行者   升级科技为主导 全面升级之后打造全新战靴,为新的未来制造更多关于球鞋的惊喜。在前代科技备受好评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科技性能从而在新的球鞋中绽放更多的光彩。李宁云二代—“魅影行者”攻克的重点在于球鞋缓震性能,李宁篮球为此呈现了缓震能力更强以及球星重量更轻的优质表现,作为升级之后诞生的进化型产品,在它的身上我们不妨用试试看的心态去考量一下,它继承了云科技的良好性能底蕴,同时也带来了些许新的欢喜。     涟漪理念贯穿始终 首先就外观而言,随着近年来国内运动品牌与国际接轨的情况逐渐成为家常便饭,设计理念的多元化以及设计水平的高走让我们不断看到优秀国内品牌球鞋作品。李宁篮球的设计道路逐渐走向成熟,一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球鞋产品自然也就进入了众多篮球爱好者的愿望清单。简洁而常规的形态让李宁云二代并没有过多的亮点,这种平易近人的打造手法恰恰就取材与我们的身边,它的设计灵感源自于水的涟漪,源自于涟漪所致的水纹荡漾。并由此入到中国古代武功高强的行者刺客踏水无痕的轻功。     以设计灵感为出发点,将这一理念贯穿球鞋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李宁云二代的鞋面采用Dynamic Shell科技同时配合无缝热贴合工艺,带来了更为纤薄与柔软的鞋面,上脚之后的舒适程度较高,同时带来了不错的包裹反馈。对于如今国内篮球产品在鞋面环节的处理,李宁云二代值得被肯定。     升级云动力 升级之后的缓震科技势必是球鞋最为让人期待的环节,作为球鞋产品的命脉,李宁云二代全力升级之后在云一代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并贯穿鞋身使用Mesh EVA材质,同时在大底的TPU使用上做出强化。前代作品凭借软硬较为适中的穿着感受以及高效的缓震回弹能力被外界赋予肯定。新一代球鞋将优质的缓震回弹性能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减轻重量的处理,而在缓震科技的分布上李宁云二代的打造过程中,重点考虑到篮球运动中双脚的几个受力点位置,并就这些受力点着重安排缓震科技,使得缓震科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穿着过程中,李宁云二代的脚感与前代作品并不太大差异,而在一段时间的实战之后,中底科技的调整在感受上得到反馈,对于着力点的着重安排,李宁云二代的缓震感受更为直接,就像老话说的一样,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此锋利和直接的缓震感受是整个中底结构制造出的最大惊喜。     理念制胜 全力升级 让人最为欣喜的就是李宁云二代以理念制胜的设计思路,我们看到了源于身边的水中涟漪,也由此深入到了中国古代武功的神奇。从这些关键灵感出发,结合当前球鞋产品科技的升级进化,这使得一双球鞋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一双球鞋,而赋予它更多的理念性定义。以简约呈现的外观设计值得肯定,而升级之后的缓震科技配合诸多辅助科技的出现并没有让我失望,特别是深刻考虑到对于脚掌着力点位置的科技排布,更是强调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特点,以确保在实战过程中有所作为。    
    2015-01-10 20:54:19
  • Li-Ning WOW 3
    品读三生万物 ---- LINING WOW 3   布道者”的使命进化,这是3生万物之时所迸发出的惊喜。对于德维恩·韦德而言数字“3”拥有着毋庸赘言的魅力以及根深蒂固的灵魂力量,自进入NBA联盟来一直身披3号战袍,截止目前共三次稳定NBA总冠军。此时此刻又来到了与数字3最具佳缘的时刻,秉承道德经的深厚内涵,蕴藏中华文化悠远流长的精神力量,李宁韦德之道3应运而生。为完成布道者的全新使命,保驾护航担纲重任。3度布道,3生万物!     如今,李宁品牌联手德维恩·韦德之后已经推出第三代个人签名鞋款,经过近几年的尝试与突破,韦德之道系列已经跃升为李宁篮球产品的旗舰级代表。作为国内篮球产品的佼佼者李宁品牌紧握中国元素并将其与大洋彼岸的NBA文化相互融合,因此李宁韦德之道系列从诞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内涵。     李宁韦德之道3是这一些列迄今为止科技应用最为丰富,科技水准最高的篮球鞋款,它的问世也正是宣告了李宁公司史上最强的篮球战靴诞生。此次,李宁韦德之道3依旧出自设计师埃里克·米勒之手,这位李宁韦德之道系列的首席设计师再度亲自操刀,打造最强战靴。     李宁韦德之道3的设计理念源自自然界蕴藏的分形几何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经过设计师埃里克·米勒的理念融合,将其完美的呈现在李宁韦德之道3的身上。其中,结合德维恩·韦德本人对于时尚以及潮流的独到见解,并考虑到他本人对自己签名球鞋设计要求近乎苛刻。因此,在韦德之道3的设计过程中严格并且细致的考虑到了球鞋外形的打造以及对于配色的选用问题,在最为核心的科技设置上韦德本人亲力亲为融入其中。以上等等的因素充分体现了李宁品牌对于韦德之道3的用心把控,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运动员对于自身的负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韦德之道系列的未来会更加值得期待。     它是李宁韦德之道系列史上工艺最为复杂的顶级战靴,它拥有最强大的缓震能力,最轻的自身重量以及丰富的配色体系。鞋身由多种材质打造,大面积的皮革材料将球鞋的舒适性提升到最高标准,皮质的大面积应用也在当前众多篮球鞋款面前宣告了自己的高贵内涵。在缓震层面设计师将象征李宁传统的Bounse与Cushion科技分别安置在韦德之道3的前掌和后掌,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李宁云缓震科技,如此的打造手法在原有优质缓震能力的基础上再次做出升级,大幅度的提升缓震水平。     支撑环节,植入大面积碳纤维板,面积的大幅增大能够好的达到剧烈运动状态下抗扭转的效果。对于科技的全方位大幅度升级,李宁韦德之道3所表现出的诚意无可挑剔。在韦德之道3的细节打造上依旧体现了设计师的用心所在,其中外底的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情节,一如既往的在球鞋之上发挥创意与设计师强大的把控能力,将核心性能与个人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合于一体,彰显其深厚设计内力。带来无尽舒适感受的鞋面系统与足够强大的中底科技,李宁韦德之道3作为德维恩·韦德新一年度的最新伙伴,我们投去更多美好期待,希望在新战靴的伴随下能够诞生多更多的惊喜,制造更多的传奇,完成布道者的最终使命。     text_张路 \photo_陈曦  
    2015-01-02 23:22:54
 上一页 <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微博

  • 公司介绍
  • 合作品牌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北京市赛思时代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2021 SIZE 传媒,AII Right Reserved.京ICP备13028176号-1

PAGE TOP